为什么去香港读书?
从18岁到20岁,我在香港上大学,因为那里有我的同学、老师和朋友;从20岁到22岁,我在香港读研,因为我的专业只有香港和英国有,而在国内我又不想读个“水硕”;从22岁到24岁,我继续在港攻读PhD,为了留下来找到工作。 香港对我来说就像第二个家,虽然只生活了3年,却让我感受到了亲情。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小时候家境很好,但是18岁那年父亲生意失败,家里一下子破产了。为了赚钱供我读书,母亲出去打工,父亲则带着弟弟在南方创业。我在北方读的大学,离乡背井,每次想家的时候只能打电话。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我打电话跟妈妈哭诉:“为什么要我离开家呢?我以后能不能留在香港找工作?”我妈劝慰道:“你爸爸这么多年不也是一个人在外面打拼吗?你要坚强!” 后来父亲回京找我,送了我一只戒指。我问他怎么买了这么便宜的,他笑着说没钱买好的,但我知道他是东凑西借才拿出来的,因为他本来是要给妹妹买首饰的。我爸是个很要面子的人,虽然经济上困难,但还是尽力满足我的需求。我记得有一次跟他一起逛商场,看中一款手表,但是他还是舍不得给我买,后来我假装要走,他才无奈地说去买吧,但是我注意到他一边掏钱的时候一边用手捂着钱包,可见他的不容易。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学校里有很多内地来的学生,他们很多人家都是穷得揭不开锅的。那时候我每周都去做兼职,因为我想家,而且希望毕业后能留在香港工作,所以不能浪费每一分钱。
我毕业的时候遇到了疫情,找不到工作,就申请继续读PhD。我PhD期间做的课题涉及生物科技,当时正好香港大学医学院有这方面研究,我就去了。在研三的暑假,我跟着导师做实验到凌晨三四点,早上八点多又要爬起来去上班,周末也常常加班。虽然很忙,但是我很快乐,因为我可以边学习边挣钱。
终于在我读PhD的最后一年,我拿到了满意的offer。现在我在香港工作,工资比过去读书时赚的钱多很多,但最开心的是我有足够的钱供养父母。最近妈妈来港旅游,我带她吃喝玩乐,她很开心,但是我发觉她的头发没有了以前的乌黑,眼角的皱纹也多了,时光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