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一般用什么算法?
一般用加权平均算法计算GPA,具体形式为:
GPA = 3*A + 2*B + C/5
其中A,B,C分别为考生必修的学科成绩,A为5分制,B为4分制,C为3分制。
其他分数制可以换成对应的5分制、4分制或3分制,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加权平均算法存在两面性,如果学生某一学科特别突出,但是总体成绩不突出的情况下,加权平均低分效应明显。另外大一到大三的课程相对重要一些,如果没计算好,有可能出现大二到大四加权平均低分现象。所以若进行大学平均绩点(GPA)的计算,务必要做好学校成绩计算标准的了解工作,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酌情考虑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和学科难易等因素。
加权平均算法常见误区
1、学分绩点=学科成绩×学分数
2、通识课程(公共必修课)算分高
3、实践经历、科研能力等因素不计算在内
4、毕业设计(论文)不算分
5、不计算体育成绩
GPA算分标准,一般每门课程70~90分算4分,85~90算4.5分,90~100算5分;60~70分算3分,60分以下算2分。除实验、实习、微格教学、训练等以外,课程分理论课(含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课。
实践课程一般算分标准在90~100算5分;85~90算4.5分,85分以下算4分。部分学校还规定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工作、学习成绩优异者,所修课程成绩在及格以上,一般计算分数的标准为5%、50%、95%三个档次。学生在学校某些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成果的,可以按照实际贡献度计算加权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