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所德国大学不要钱?
中德两国政府经过友好协商,决定自2007年起正式展开“中德青年学者交流计划”,该计划每年资助两国青年学者100名左右,对方国家中国青年学者前往德国交流,德国中国青年学者来中国交流。德国国家科技教育署(现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将负责该交流计划的实施。其中,对于中国申请者的规定、要求和申请条件与原来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不过,对于德国方面的年轻人来说,该交流计划开启了一个直接与美国、加拿大、蒙古、巴西和韩国等国的青年学者进行交流的机会。当然,中国人依然是他们的主要交流对象。中国学生可以前往德国进行交流,而德国学生也有更多机会来这里学习生活。
据了解,为了加大对中国青年学生的高等教育发展支持,德国政府先后同中国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签署了相关合作文件,建立了中德政府奖学金,包括研究生奖学金、研究人员奖学金以及“科技大课堂”、“经济沙龙”、“政府见习”等项目。中德政府奖学金的项目范围几乎涵盖了高等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给予中国优秀学生和青年人才去德国学习的各种支持。而“中德青年学者交流计划”无疑又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
德国国家科技教育署表示,“中德青年学者交流计划”所建立的桥梁将为两国青年学者和高校的进一步相互了解和紧密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将会产生持续的影响。 该交流计划每年在德国和中国的几个城市举办为期两周的暑期班,接受双方年轻教授和研究生参加。
德国国家科技教育署负责人强调,“中德青年学者交流计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交流项目。该项目的参与者将会进行跨学科的交流和讨论,而且不只是局限在象牙塔式的讨论,将会将研究领域和实践紧密结合。他希望在将来,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学者能够为中国和德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不过,据可靠消息,这个“中德青年学者交流计划”所涵盖的“德国大学奖学金”则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减。
据悉,为了支持中德青年教授和研究生的相互了解和培训,德国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自1999年起每两年一次以“中德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的名义举办一次高层论坛。论坛的主题包括教育、科学以及和平利用新材料等。每届论坛都由两国科学家和教育部长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论坛组织和内容安排。该计划的交流对象主要为两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与科学研究相关的教学机构中的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
该交流计划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位于尖端科学研究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们提供一个国际性的讨论平台,促进新兴科学领域的了解;二是为两国青年人提供一个机会,通过口头和书面报告,演示和讨论他们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最新发现的成果以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中德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据相关消息称,由于德国政府将在2009年以后取消对德国大学全部科研支持,这项价值50万欧元、连续办了9届的中德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也将无奈结束。根据德国政府现行规定,德国大学将无权获得任何与科研有关的资金。
也就是说,从2009年起德国将没有一所大学会给予教授或科研人员拨款用于科研。对此,德国众多院校和教育机构对欧盟和美国施压,要求他们在财政上给予德国大学科研支持。否则,德国的大学将在欧洲面临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