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哪些车行有问题?
一直以来,新西兰消费者对于汽车购买都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并不是对新车上市价格的恐惧,而是对新西兰各大汽车行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的恐惧。很多人在一问到底后,对新车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以至于出现了对新车的极度不信任。“新车买回家,过了保质期的痛苦日子就开始了。”这是很多人的心声。
的确,在新西兰买车的确要花掉很多心思和时间,因为在买车前,你会花很长的时间来研究你需要什么样的车,你需要什么样的配置;而在买车后,你又得花掉更多的金钱和心思放在车身上,因为无论是故障还是维修都跟你有着斩不断的“纠葛”。
《新西兰先驱报》报道说,截至上周,由汽车消费基金会的成员开设的36家经销商中有32家已经关闭,还有4家处于“生存”状态。这个汽车基金会原本计划帮助经销商摆脱困境,但自身却由于无法获得充足资金而被迫清算。
很多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基金会关闭各大经销商的做法十分不解和愤怒。他们表示,汽车经销商们本来就利润微薄,很多经销商都是靠卖掉厂商库存的汽车赚取差价来谋生,尽管其销售的价格往往高过市面上其它经销商的同类产品。而现在,汽车消费基金会不仅抛弃了这些经销商,还从他们那里“拿”走了近1000辆库存车。
很多经销商自嘲地说,他们现在就好像是被抛弃的“孤儿”,尽管对于自己的车辆性能了如指掌,但是却没人买他们的账,市场好像瞬间从国内消失了一般。
汽车消费者基金会主席菲利普•索尔兹伯里说,由于政府关闭边境的政策,汽车零售行业注定短期内不会恢复以前的繁荣。他同时指出,关闭经销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个特殊行业亏损的风险。
不过,很多行业分析师却认为,汽车消协的做法不仅失策而且短视。汽车零售协会前会长卡伦•威尔斯就表示,不管将来谁最终接管这些经销商,消费者都会觉得这些车是“问题车”,因为在消费者看来,这些车的来历不明和售前、售后服务的不确定让人难以放心。
确实,虽然汽车消协以“有利于消费者的整体利益”为由,公开将各大汽车商“赶尽杀绝”,看似将整个汽车行业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其实却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的口碑“做”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