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国内国外考研?
考研选择国内还是国外,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个人情况、报考专业的特点和目标。 个人情况主要指考生的个人能力、备考时间、经济状况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
报考专业特点主要指的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于考研的考核重点和能力要求有什么不同;
而目标主要指考生通过研究生考试的目的,是想继续深造读博,还是只想获取一个研究生学历,从而更好找工作。 因为每个学校的招生情况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适合”其实是基于普遍情况的考量,具体还是要考生自己来定夺。下面我们就分别谈一谈这三方面的因素都有哪些。
1.个人情况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个人情况这个问题。这个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考生个人的能力,另一个就是考生的备考时间。
· 考生个人能力 这里我们所说的个人能力主要指的是你的英语水平如何,因为大部分学校考研都是英语一,极少数的学校会设置英文二,所以,英语好的同学选择院校时就没有顾虑了,只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即可。但是英语基础差的同学怎么办?难道就只能选择那些不考英语的学校吗?其实也不尽然,虽然大部分院校对英 语的要求都是考研英语一,但总归是有部分院校会对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有一定的要求的,这个要求虽说是体现在复试上,但也有可能提前到初试中来,同学们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自己目标院校的往年真题,尽量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自身 英语底子好,那就可以优先选择英语一;如果 英语不好,那就选择有加试科目(一般多为两门专业课)或是不考的院校。
当然,自身能力还体现在数学能力上,有部分专业是不考数学的,这类 的专业大多为文学类以及法学类,还有一部分是理工科转为文商口的,如管理,经济等,这些专业是否对数学能力有要求,具体的还是需要你搜索一下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名单,看看是否有对数学的要求。 除了对英语和数学的能力要求外,个别院校会有对学生本科出身有无要求的规定,这一点需要你提前了解一下。
至于说个人复习的时间,这里主要想问一下备考两年以上的同学,因为如果你打算报考2023年的研究生,那么现在就应该着手准备了! 如果你的准备不充分,那即便今年没考上,明年再考的时候压力依然很大。当然,如果你是那种心理素质很强的考生,那自然可以忽略这一条建议...... 总之,不管怎么说,早做准备总是没错的。
2.目标 我们都知道考研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个大项,而不同目标之间的差异就体现在这两个大项的考核上。
以公共科目为例,一般来说,学术型硕士公共课考试科目为 政治+英语一;专业型硕士公共课考试科目为 政治+ 英语二。其中,政治与英语二相对而言拉平了各大学校之间试题难度的差距,而英语一与英语二则区分了各个层次学校的命题要求。
对于考生而言,既然选择了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那就意味着要面对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老师所设立的关卡,这个关卡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你所选择的院校和专业。 如果说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择校的问题,可以查看我以前的问答,里面有详细的攻略。
3.职业取向 最后我们来说说职业取向这个问题,这个部分主要体现在专硕和学硕上的区别。
一般来说,专硕的培养方向是以就业为主,偏重于学以致用,而学 硕则是偏向科研,将来可以考博继续深造。 从2020年起,教育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也就是说未来专硕的招生名额会慢慢增加,而学硕则会慢慢缩减。所以,如果有考学硕的想法,那么越早复习越好! 如果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可以先选择专硕,毕竟招生人数多,机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