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留学?

周铸周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从历史上来看,出国留学是富家子弟的“特权” 早在商周时期,国家就有规定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出国留学,称为宦官(注意不是太监);汉朝时,朝廷派出的使者中有一部分就是宦官,他们肩负着宣传国威和收集国外情报的重任。

当然这些宦官并不是普通的不男不女的阉人,而是拥有高武艺和高学识的一群特殊人物(否则也无法胜任收集情报的工作)。比如东汉时期的桓帝时,有“天下义士”之称的高僧昙猷原本是个宫中的宦官。 唐朝实行科举制,但有权有钱人家的小姐少爷依然可以有其他途径入仕,这个办法就是出国留学会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校,中了状元就可以直接做官并带回国土,其身份依然为士族,如唐高祖时的武媚娘。当然一般人家里就算有钱人也不会这么多钱来供一个留学生,所以还是穷人家孩子出国比较正常。

宋朝开始,文人的地位大大提高,出使外国的任务也常被文人来完成,如著名的科学家沈括、文学家王禹偁等人都曾担任此职。元朝时设翰林国史院,专门负责起草翻译工作,其中很多成员都是蒙古人或是色目人(蒙古和中东地区的人群),如著名诗人张翥(他是元末集诗人之一)。明朝设立翰林院,负责编纂《永乐大典》等书籍,又设四夷馆,招收翻译生员,负责与西方各国交流。这里的翻译生员大部分出身于书香门第,但也有个别如邓玉玺,本是贵州黔西州的一个地主的儿子。他因为家境富裕且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而被选中来到京师,成为四夷馆中译撰司的一员,后来还奉命到云南等地搜集当地少数民族的资料。

清朝时设立专门翻译外文的机构,成员被称为“同文馆”,取意于“同文共宗”,负责将西方各国的文字转为汉文以及处理各种外交事宜。进入同文馆必须先经过考核,有专门的教材和教师,教学用汉语和满语,而考试则以汉文为主。由于入学者多为富家子,所以学习态度不是很认真,常常作弊,考试也以抄袭为主。不过虽然学风这样,但成绩还不错,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多种外语,完成外交任务。

2.建国后,出国留学主要指的是公派留学,即由国家提供经费,支持学生出国深造。一般去学历较高或知名度较好的院校,在专业选择上也会有一定限制,例如会要求学理工科的人去学无线电物理等专业,学人文科学的人去学国际关系等。 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留学的热潮逐渐兴起。随着中外交流和互访的增多,人们发现在国外有些学校所获学位的含金量比较高,能够比较容易找到好工作(尤其是在理工科方面),因此不少人都选择出国读研或者读博。为了培养更多人才,国家设立了各种基金和项目,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或者工作,如著名的“千人计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