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移民都有什么?
从1847年到至今,澳洲一共迎来了40多次移民潮,而每一次移民浪潮的背后都是源于澳洲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改变。 根据统计,2000年至2013年间,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了6%,其中13.5%的新增人口是移民带来的。每年大约有15万人移民来到这个南半球的度假胜地。 随着新移民的到来,他们带来了新的文化、语言和价值观,同时也给澳洲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移民局统计,在2015/2016财年,通过技术移民拿到永久居留签证的申请人数量达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值——99,683人; 而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职业列表一直是变动最大、最令申请人头疼的变动因素之一。
比如2007年第一次职业清单改革,将过去以行业划分职业改为现在的职业分类体系,很多申请人过去符合申请条件的职业就在这次改革中消失了; 在后来的岁月里,职业清单又经过了几次小小的修改,直到2013年才有了较大的变化,过去四大热门移民职业——会计、律师、工程师和医生——终于回到了清单上! 而这四大职业在2015/2015财年的移民数量就占据了整个技术移民名额的40%左右。 可以说,职业清单的变动影响着每个申请人的前途和发展,需要十分重视。
除了技术移民外,商业移民也是澳洲移民的重要来源。在过去的十年里,通过创建新企业和投资现有企业两种方式获得永居的人数平均每年约1.5万,占移民总数的20%。 澳洲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有能力并有意愿前往澳洲创业或投资的申请人,因此这类移民的审批相对来说也相对宽松。 不过近年来,随着澳洲本地就业率不断上升以及政府巨额财政预算的执行,技术移民的份额在不断放大,而商业移民则相对萎缩。
2003年,澳洲推出全球人才计划,为那些在科学、工程、医药和技术领域有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人提供快速通道移民途径。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获得永久居留签证,其配偶和孩子亦可随行一起移民。
作为澳洲技术移民中的一种特殊类别,GTI项目的优势在于无需进行职业评估,也没有年龄和语言的要求,并且不需要等待邀请,申请人直接向移民局提交申请书即可快速获邀。 目前,澳洲政府已经推出了12大目标领域的移民职业清单,这12大领域分别是: 农业食品; 生物技术; 金融科技; 医疗服务; 数码; 能源与矿业; 教育;
工程和基础设施; 现代制造; 旅游业; 房地产; 和数字媒体及游戏。
四次移民都有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四次改变中国文化格局的民族大迁徙,史学家将它们称为“移民四次浪潮”。第一次从春秋到西晋永嘉之乱前,长达九百多年;第二次从永嘉之乱到安史之乱,大约三百年;第三次从靖康之乱到明初,近三百五十年;第四次从清代“湖广填四川”前后到2 0世纪30 年代大规模内战的爆发,约二百年。这四次以人口南迁为主的移民潮,使中国人口分布重心逐渐南移,不仅造成了中国南北经济文化地位的颠倒,也使今天中国的文化地域特征初见端倪。
第一次移民潮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战祸频仍以及由此引发的争霸兼并,使黄河中下游一些最古老的文化区域遭到空前巨大的破坏,这里的老百姓不得不大规模外迁,有的北上朔漠,有的西进陇右,而最大的一支则南下淮水、汉水流域乃至两湖地区。迁入的楚国人带来的不仅是人口,还有高度先进的文明,而原住楚地的濮、越、蛮族或被融合或向外扩散,越族人又迫使百越族再度南迁直至海南岛和越南北部。这一波移民潮使长江中游地区在文化、经济发展上首次赶上了华北地区,楚文化也由此成为战国时代一颗灿烂的明星。
西汉中期以后直到东汉,随着中央集权的巩固,北方经济文化重心的地位再次得到加强并达到巅峰。但是社会矛盾与阶级压迫的不断加深引起了王莽统治的混乱和农民革命,在东汉覆灭前后又发生了规模最大的一次蝗灾——虫灾导致的灾难超过了战争。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冀州(今河北、山西一带) 荒乱饥疫,人口锐减四分之三,此后徐州大饥,人相食,兖州遭蝗,无遗草木,兖、豫二州瘟疫又起而死者十之四五。这样又一次引发了移民南下。东晋初年,江南户口一下子增加了六倍还多。东晋、南朝时期经济文化重心继续南移,北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也得到推广使用,江南的鱼米之乡成为全国粮仓,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从公元311年到418年,北方战乱长达百年之久,中原人口损失一半,而江南户口却增加了五倍,中国南北经济文化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西晋末年的民族大迁徙使晋代文化进入了南北朝的对立。后来,统一南北的隋唐王朝再次使北方的中原文化得到复兴,唐代在文化上再次超越南方,尤其是安史之乱前出现了盛极一时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从755年打到763年,唐帝国人口锐减,北方再次遭到毁灭性打击,经济文化中心再度开始南移,尽管唐代依然以长安、洛阳为都城,但是后期的朝政实际上已经转移到扬州,经济、文化中心在物质和文化二个方面也都转移到了长江中下游一带。
十世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战祸最惨烈的时期,从唐朝覆亡到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五十多年中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十三君。五代战祸使黄河中下游地区再次成为血洗之地,从902年到907年河中府发生大蝗灾和大疫,人相食殆尽,仅此一地在五年内减少的人口就超过二百五十万。到923年,今河北和山西两省人口锐减百分之九十。又一次天灾人祸引发了继西晋末年和唐朝安史之乱后的第三次移民潮。从后梁到北宋灭亡的150多年间,南方人口增加了140%,而北方仅增长9%。宋朝取代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使中国南北方人口差距进一步拉大,宋朝文化也是以南唐为代表的南方文化占主流。其后爆发的靖康之难不仅使得大宋王朝成为赵宋的“南宋”,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正式定格在历史长河中。
靖康之难结束100 年后的宋理宗年间,全国的产粮区重心开始进入东南,尤其是太湖流域取代两湖地区成为中国新的粮仓。但是宋明时代,文化重心却还没有来得及南移。元代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北方汉族知识分子大多南下或弃儒就贾,使中国的文化重心开始在物质和制度二个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