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怎么做pre?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到问题. 作为研一(现在已经是研二了哈哈哈)的学姐,我想给你讲讲我之前的pre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本科就读于一所双非学校,专业是生物科学。大二的时候通过校级比赛的选拔,去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专业是植物病理学。在美国一年,修完了所有植物病理学的选修课,还学习了微生物、遗传和细胞等相关的必修课程。
由于国内读研的方向是发酵工程,因此在美国学习的时候也选择了这个方向。回国后进入了某制药公司工作,主要工作是质粒蛋白的制备和纯化。因为工作原因,接触到了基因编辑,于是决定出国读一个生物信息的硕士,从而可以深入学习这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因为之前有美国的交换学习和旅游签证的经历,所以办签证的时候还算顺利,终于来到了梦校----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
刚来到罗格斯的时候,对于一切都很陌生,但是很庆幸能够遇到很好的实验室老板,并成功加入他的研究组。我的pre就是在他的支持下完成的。我的项目是利用基因组学和计算机的方法来预测基因的功能。由于我的背景主要是生物,而基因功能预测这一部分又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所以一开始对这一课题并不是很熟悉。
虽然之前学过一些基因组学的课程,但是想要真正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还是需要花很多心思去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在开始做pre的前两个月,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文献、编写代码、练习编程,同时还需要熟悉linux操作系统,以及如何调用各种数据库。虽然前期准备工作繁杂且耗时,但是在介绍自己的课题时就能够很流畅地顺下去了。
其实在做pre的过程中,最需要克服的是紧张的情绪,因为毕竟自己是在向一群很厉害的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次是要调整心态,坦然地面对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以及接受别人可能提出的质疑。最后就是要保持良好的体力,因为在做pre前可能需要修改PPT直至当天中午,并且可能在答问期间出现一些小状况,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调整好状态。
一场成功的pre汇报,其背后往往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排练。从组内研讨、同学间的互相切磋,到请教PI指点迷津,再到反复上台练习,才打磨出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汇报。以下是关于pre汇报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汇报PPT的制作
排版的可读性。PPT的排版一定要注意整体的可读性和美观,用色不宜过于繁杂,建议使用浅色做背景色,突出文字的说明和实验结果。此外,在排版上也应“为己所用”,排版逻辑应当与汇报思路尽量保持一致。若汇报PPT是由多篇文献拼接而成,建议在设计排版时将每部分的相似之处尽量统一,避免给人“大杂烩”的感觉。而图片、表格等元素的排版,也应遵循实验结果本身的内在逻辑。
文字的简洁性。除了排版,文字内容的简明性和精确性也不可忽视。文字表述简洁而准确能够更有效地突出重点,减少听众因逐字阅读而带来的注意力分散。文字应当与图片,表格等元素配合使用,对相关元素的实验结论作简要概括,方便听众理解,强化听众记忆。
内容的一致性。通常而言,建议PPT与预印本等文字资料内容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汇报人不用过分纠结汇报内容,只需在汇报前反复练习即可。而听众若对相关PPT感兴趣,也可直接阅读相关文字资料,更详细、深入地了解该项工作,可谓“一举两得”。
二、汇报过程中的表达
表达的流畅性。“语速忌过快、忌过慢”以及“善用停顿”是很多老学长学姐在交流中给出的建议。前者易使听众“消化不良”,导致难以理解汇报内容。而后者一般在PPT切换页面或是在重点内容需要引起听众关注时使用,可引起听众更深入的思考或是作适当的休息。若PPT制作不够完美,或是与汇报内容难以对应,则可以适当在汇报过程中作适当的补充解释,而非“急于翻页”。
表达的热情度。“态度决定一切”,汇报人的热情度、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报是否能够抓住听众的心。若想在PPT制作不十分完美的情况下扭转局面,除了“善用停顿”外,汇报人的感染力、说服力也至关重要,如声调的升降、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都可以在汇报中“大显身手”。而若与听众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也能使汇报“如鱼得水”。
三、汇报结束后的问题解答
问题的预判性。在PPT制作阶段,对听众可能提出的问题,应当尽可能全面地预见,并在汇报中“主动出击”,增加PPT对应的内容和文字解释。若对可能提出的问题未能及时预见,或是PPT内容太多难以“兼顾”,则可以在汇报PPT最后一页适当增加“讨论”页,对自己的研究给出“总结”,如总结“不足之处”、提出“后续研究思路”等,往往会让汇报“锦上添花”,也能对可能提出的问题作适度“补救”。而在问答环节中,对未完全理解的问题,应当“请提问者复述一次”;对可能提出的问题超出自己的学术范围,应当“诚恳作答、据实以告”。
四、汇报的“前”与“后”
汇报前的“查漏补缺”。汇报前的准备不仅仅是不断修改打磨PPT本身,也不单单是不断反复练习。此外,对汇报中可能使用的设备,如投影仪、音响、激光笔等也应当事先调试好,以免出现一些设备故障而导致汇报“搁浅”。
汇报后的“及时反思”。这场汇报是“成功”吗?这场汇报还有哪些不足呢?除了汇报过程中的“思考”,汇报结束后也应当及时总结反思。汇报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经验,都是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