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常规课程?
现在大学普遍都设置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比如清华的“通用基础课”、北大“元培计划”里的“跨学科核心课程”等,这些通常被称为“常规课程”。 这类课程有个特点,就是不论你是什么专业,都要学这玩意儿,算是给所有清华学生打下一样的“基本功”(虽然有些专业课老师也会让你背一些定义或公式,但那些基本上一学期就能搞定)。
当然,不同学校的名称和具体课程内容会有不同,但是大致内容都是围绕几门重要的经典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的核心课程展开,以清华为例: 这是公共必修课程的“通选课”部分,不分专业都要学,每门课大概20个人左右(因此号称“小班授课”)。上课的内容自然是这些科目的基本原理,考试的方式也是以笔试为主。
除了以上说的这种“严格意义上的通识课程”外,很多学校还会有各种不同的“非正式通识课程”,这些课程虽然没有明确列在全校必修课程中,但是只要你想修,都可以去申请,通过听课和考试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些课程往往由某位著名学者主讲,内容包括该学者的研究心得和思想介绍等等,由于是“大师课”所以很多学校都会请出本校最有名望的教师来上,比如我上过刘东教授的“中国哲学”,张中行的“唐宋词”,还有周志文的“西方哲学史”等等(这位周先生是北大最著名的教授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所以虽然名为“通识”,但这些课程其实还是属于“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之列 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学生们可以扩大自己对本专业的视野,同时也能学到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